“今年以来,市场各方对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更加关注。未来在债券品种创新、融资服务机制完善、市场化增信支持、信用质量提升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将得到改善,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5月8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然而,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改善绝非一蹴而就。仍然需要在债券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风险意识的提高和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的配合下,逐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8日,民营企业在交易所市场共发行债券236只,发行规模合计1418.24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民营企业的资产支持证券和可转换债券
融资规模占比近九成
从债券融资类型来看,上述236只债券中,资产支持证券和可转债融资规模较高,分别为697.487亿元和575.14亿元,占比分别为49.18%和40.55%,合计占比89.73%,较去年同期上升14.16个百分点。
"资产支持证券和可转换债券一直是民营企业信用债券融资的主要类型."财达证券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彭红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由于这两种融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民营企业信用债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基于稳定的现金流创设,并配有实物资产出售、专户管理等风险隔离机制,而可转债则附加了股权属性,拥有相对稳定的特定投资者群体;另一方面是由于发行方的特点。在资产支持证券中,民营企业的消费金融、租赁、汽车出行行业是发行主力,而这些基础资产往往集中度低、标准化程度高,具有证券化的天然优势。以民营企业交易所ABS为例,年内多元化消费金融行业发行规模达370.07亿元,占ABS总规模的53.06%。
针对今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下降,彭红娟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具备发行条件的主体数量减少。民营企业公司债发行主体以房地产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为主,受行业调整影响,导致可发债企业数量减少;二是机构投资者认可度下降,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率上升,导致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端的厌恶情绪;三是民营企业对债券基金的依赖度下降。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包括纾困基金、专项贷款、产业投资基金等。,并通过股权并购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整合。除高周转企业外,发债并不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对债券的依赖度也相应下降。
增加支持
丰富民营企业融资工具和品种。
“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27日,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并提出七项措施。此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开展市场研究、促进债券产品多元化和支持创建信用保护工具,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
5月4日,证监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表示将丰富科技创新企业债、中小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债券融资工具和品种。
“科技创新企业债券可以极大地便利民营企业科技研发融资;中小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债券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好地满足各方诉求。”显然,丰富债券融资工具和品种,可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精准金融支持,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信息披露和违约处置机制,适当降低民营企业发债门槛,有效拓宽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渠道。
谈及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未来趋势,明明表示,下一步,科技创新债券、高成长产业债券、创新创业债券等契合中小民营企业特点的创新品种将成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交易所鼓励民营企业优先公开发行REITs、同类REITs、知识产权证券化、CMBS等基于资产信用的证券化产品,这也将为拓宽民营企业发债渠道发挥重要作用。
彭红娟表示,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多次强调要出台更多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和市场化机构相继通过创造信用保护工具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市场化机构对民营企业增信的作用逐步体现。未来,如果推出组合信用保护合约业务,便利回购融资机制,甚至适当放宽信用保护的民营企业债券回购质押库准入,将有效激发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主承销商等市场各方的参与热情。科技型龙头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的企业债券占比将逐步提高。
“同时,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政策鼓励的前提下,市场也期待监管机构更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措施。”彭红娟进一步表示,如果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波动,是否可以通过设计创新条款、设立三方增信等方式来降低影响?同时,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更为重要。各个机构的责任如何划分,如何约束这个环节的信息泄露行为,都需要进一步明确。此外,如何引导机构投资者重新认识民营企业债券,识别债券风险,选择合适的民营企业债券进行投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焦点资讯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本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同花顺经济网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Copyright©2011- news.httzk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