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求完善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善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调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着力通过稳定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增强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可见,促进就业扩大和质量提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从目前的就业结构来看,传统制造业仍然是稳定就业的主力军十四五期间,无论是支持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还是发展有利于增加高质量就业的技能密集型制造业,都是充分释放传统制造业稳定就业,促进就业潜力的重要举措在就业优先战略的指导下,要利用好传统制造业在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对低技能劳动者强大吸纳能力的同时,要抓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推动传统制造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扩大和质量提升
稳定就业对促进就业的潜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稳增长,稳出口,稳就业等一系列重要作用,特别是创造了大量的城镇就业岗位,吸收了城市化进程中转移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削弱,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新技术引发的劳动力替代效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传统制造业在促进就业扩大和升级方面面临压力
应该看到,与先进制造业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吸收非熟练劳动力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而且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将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释放新的就业促进潜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传统制造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也对新的发展阶段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丰富就业方式,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充分发挥传统制造业在促进就业扩大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转型升级机遇,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要注重通过稳定市场主体来稳定就业,加快传统制造业从利用好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
在短期内,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继续在吸收劳动力方面发挥强大作用从出口形势来看,中国在经济体量,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保持明显优势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相对完整,具有可持续增长前景和出口韧性在疫情冲击下,要努力稳定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外贸订单物流畅通,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生产流通一体化供应链协调平台,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从国内市场需求来看,促进消费持续回升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关键环节是帮助更多的市场主体稳定就业,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长期以来是吸纳非熟练和低技能劳动力的主力军应对疫情影响,在优化落实帮助企业脱困政策的同时,可以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消化库存,盘活资金,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和投资
从长远来看,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充分释放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潜力,创造高质量就业一方面,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数字化驱动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将面临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冲击,但同时也将获得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带来的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创造,中高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等诸多机遇另一方面,平台经济等新经济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广泛深入应用,将催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灵活的就业方式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包括数字化管理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运维人员在内的新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近千万这些新增岗位将成为吸引高科技人才和技能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渠道
多措并举释放潜力
在就业方面,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要更好地激发传统制造业促进扩大就业和提高质量的潜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刺激市场需求复苏,帮助传统制造业稳定生产经营,稳定就业基础尽快提振市场的消费需求,是稳定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其就业吸纳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中国应着力挖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的新动能,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传统制造业尽快转型升级并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改变传统以成本竞争为基础的外贸竞争模式,发展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模式,重塑竞争优势同时,着眼于扩大内需,加快突破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中现有的断点和堵点,为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帮助其稳定生产经营
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适应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本的新要求,促进高质量就业伴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释放的转型升级潜力巨大,特别是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要加快构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培养高技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技能密集型企业的岗位需求,鼓励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工程,数字化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设立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依托产教融合,培养能够满足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技术人才,鼓励实力强,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的企业加快建立技能转移培训机制,完善数字化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对传统制造企业岗位要求的适应性
第三,支持发展新的就业形式,为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和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的加速渗透,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催生了数字平台,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的业态和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模式比如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诞生数字化管理者,智能硬件装配工,工业视觉系统操作员等新职业这些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出现,是对传统就业岗位的补充和拓展,可以为就业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新思路要建立适应新就业形式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新职业的人员学习技能提供灵活便捷的途径,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新就业领域自主创业,考虑为其提供创业补贴和税收优惠,充分发挥双创平台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有利于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监督平台企业的行为,规范其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制度规则等,提高劳动者在新就业格局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焦点资讯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本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同花顺经济网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Copyright©2011- news.httzkg.cn All Rights Reserved